資產資訊
-
- 標租 112-11-02
- 臺北市中山區金泰段55-1地號標租公告
-
- 標租 112-08-28
- 112.08.25農田水利非事業用不動產公開標租案開標結果
-
- 標租 112-08-16
- 公開標租農田水利非事業用不動產(共計10戶)
活動花絮
百年古圳滋潤山水田 好「young」子 鵝尾山插秧季位在士林區平菁街鵝尾山水田一年一度的插秧活動,隨著臺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稻浪木棧道的完工,將登峰古圳、平菁街櫻花巷、鵝尾山水田串聯在一起,讓今年的鵝尾山水田插秧活動有了全新的風貌,吸引了超過三百多位的民眾參加,除了台北的市民朋友外,連新北市及桃園市的民眾也慕名前往。「泥地抓魚樂」,泥鰍和蓋斑鬥魚都是水梯田常見的水中生物,也是生態健康的重要指標。(七星管理處提供)臨近陽明山知名平菁街賞櫻秘境的鵝尾山水田,透過稻浪木棧道的設置,可將水梯田美麗的地景線條盡收眼底,每年春夏之季舉辦的百人插秧體驗,讓寧靜的山城增添了大地萬物萌生的喜悅,成為士林秘境的新亮點!赤腳踩在田裡,體驗農夫插秧樂趣。(七星管理處提供) 水梯田復育邁入第四年,吸引越多外國朋友參與鵝尾山水的活動,今年的插秧體驗,除了傳統的赤腳插秧和泥地抓魚等活動外,還增加了日本春分夾紅豆的習俗與多國語字卡的闖關遊戲。開幕表演邀請到桃園市治平高中外語科師生表演日本的「阿波舞」,展現台北市多元民族共融的特色。治平高中準備源自於日本德島縣的「阿波舞」,做為此次插秧季的開場舞表演 此次活動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七星管理處主辦,執行單位為財團法人維謙基金會,協辦單位則包括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醒吾科技大學、桃園治平高中、臺北市士林區平等里及平等國民小學等單位,有越來越多的公私單位加入鵝尾山水田的復育工作之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七星管理處處長周師文(右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副署長林國華(左四)、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專門委員梁成兆(右二)與平等里里長徐明忠(左三)為今年春耕種下秧苗。(七星管理處提供) 農委會農田水利署七星管理處處長周師文表示,在梯田引水種植水稻是先民智慧的結晶,發揮水梯田穩定邊坡的功用。鵝尾山水田都沒有使用除草劑和農藥,市民朋友可以安心體驗,享受一個安全無毒友善的生態環境。這次活動有很多插秧和體驗的小遊戲,寓教於樂,希望帶給市民朋友開心愉悅的一天,也一起欣賞鵝尾山水田之美。 維謙基金會執行長同時也是醒吾科大應英系主任張煜權表示,先進都會地區的農業發展本就不易維持,而位在都市近郊的水梯田更是少見,然而隨著環境永續議題的重視,都市近郊水梯田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山路永司博士,透過網路也看到鵝尾山水田的經驗,因此預計於4月訪台與台灣交流鵝尾山水田復育的成功案例。為了增加活動中與外國朋友的交流,「字卡遊戲」讓參加民眾學習到插秧與水梯田在不同國家的說法。(七星管理處提供) 水梯田今年特別開放認養,在短短的1個月期間就有5組個人、14戶家庭及3個團體認養,未來相信會有更多民眾一起參與與見證鵝尾山水田復育的美麗與記憶。
關渡平原彩繪稻田又"稻”了~~「2023關渡平原彩繪稻田」於今(3/26)日再度登場~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指導,財團人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2023關渡平原彩繪稻田」揭幕儀式及「玉兔迎新 春耕迎好運」田間趣味競賽活動。以一點一滴耕耘的農事作業轉換成寓教於樂的農作體驗,讓與會的大小朋友能知恩惜福,感受這塊土地帶給我們的回饋,成為環境與農業的關懷者。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周師文董事長(左6),莊光明執行長(左7)及臺北市政府產業發產局陳俊安局長(左5)示範農夫扛苗。 「2023關渡平原彩繪稻田」邀請到趙國宗老師結合兔年與七星灌區的意象手繪創作「玉兔迎新」的水稻地景藝術主題,並且委託苗栗縣苑裡鎮農會協同合作,運用白、黃、綠、紫、黑不同品種水稻將創作猶如圖畫般編制在田裡。不僅只有插秧體驗,還有插秧競賽和農夫扛苗的田間趣味競賽活動,讓民眾更一步接觸大自然。今年度彩繪稻田創作示意圖騰。 七星農田水利基金會董事長周師文為活動揭開序幕,並親自下田示範農夫挑著扁擔、扛著秧苗、插秧等辛苦的農事的工作。董事長周師文表示:「今年已經是第四年在關渡平原繪製彩繪稻田,受到越來越多的市民朋友的關注。民眾可悠閒地騎車之餘亦可欣賞彩繪稻田的全貌,5月下旬到6月初是最佳觀賞期間,歡迎大家一起來賞”稻”。」家庭同樂,體驗春耕趣。

本處周處長師文獲邀出席112年2月1日漁業廣播電台「發現農民力」節目錄製時表示,本處轄管灌區主要集中於關渡平原,由2021年發布的臺北市農業政策白皮書中,提出關渡平原應維持農業使用,並作為提供下世代發展的保留區,農業區規劃並應強調社會韌性、生態系統、食農教育及其他農業多元價值。所以關渡平原不僅是臺北市最後一塊大面積水稻田,也是臺北地區唯一幅員廣闊且自然資源豐富的農業區,兼具生態保育、休閒、遊憩、農業等多項功能,擁有特殊環境價值。 周處長進一步表示,以管理處職責而言,維護關渡平原灌溉用水的「水質」與「水量」,絕對是責無旁貸的任務。但也因為都市發展產業轉型,反而使得百年前就已經存在的水源及灌溉系統,深受周遭環境變化影響,例如生活污水排放,雖然沒有立即食安風險,無形中卻隨著灌溉水將過多的氮帶入農田中,本處除積極透過與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合作,提出合理化施肥方案,供農友節約減肥提升獲利。同時因為關渡平原鄰近都會區,適合作為環境教育或食農教育推動場所,本處自2020年起,與相關合作團隊共同辦理食農教育活動,支援鄰近之都會區國小推展食農教育,提供教學場域,邀請在地農民與農業領域專家,擔任課程講師授予核心教學目標,期望促進都會區學童,更瞭解臺北市在地農業與文化特色。 另為有效節約水資源,轄區灌溉方式亦由傳統的淹灌,透過精進調整分區輪灌外,同時搭配回歸水抽取循環再利用與旱作管路灌溉節水,於田間適時導入遠端遙控、即時監測、智慧調控感測器及自動化灌溉設備等技術,藉由無線水位計、太陽能水閥門等設備,協助農民遠端操控田間灌溉管理,充分提升水分利用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進而達有效精準灌溉之目的。 今天特別感謝漁業廣播電台「發現農民力」節目的邀請,讓管理處有機會盡棉帛之力說明農田水利灌溉管理與食農休憩,在本處主要轄管區域關渡平原的推動情形,誠如先前所提,都會區農業維護與推動或許仍有曲折與待解決問題,但只要保持態度正向積極面對,相信農業是可以與任何產業共生共榮。